封面│安靜,就是力量.jpeg

覺得廣告很多很GY,請點這個連結。

「如果說有誰能洗清內向者的"罪名",那肯定就是這本書了。」

 

首先,用以下數個詞來簡單判斷一下自己偏向哪邊吧!

(摘自書後記二:關於內向和外像這兩個詞)

內向的人自認符合以下這些特點:

經常自省/理性/書蟲/低調/多愁善感/臉皮薄

嚴肅/常沉思/細膩/喜歡回顧/內在導向

溫和/冷靜/謙虛/獨行俠/害羞/常避開風險

外向者則是以下這些形容詞:

行動派/熱情/誇張/八面玲瓏/合群/容易激動

主導性強/強勢/有主見/活潑/願意冒險/臉皮厚

外部導向/無憂無慮/大膽/喜歡大家注意自己

通常不會有人完全符合某一個分類,

但看完大致上會知道自己偏向哪邊,

書中還有更加精細的描述,

例如:「我比較喜歡一對一的對話多過團體活動。」

「工作完成之前,我不會跟人討論或是給別人看。」

...等等多達21種描述(我符合超多的= =)

 

看了Susan Cain蘇珊‧坎恩在TED的演講

,(連結可點)

立刻上博客來訂下這本書,

因為以下這些想法曾出現在我的生活中:

「聲音不夠鏗鏘有力,讓人感覺沒甚麼說服力。」

「回答的太精確,別人露出奇怪的表情。」

(我猜想他們只是想打哈哈,沒想到你卻這麼"認真"回答。)

「上台報告(或是對很多人說話)前,需要先深吸一口氣,得先想好要表達甚麼,

甚至寫成講稿才能夠順利發表。」

(並且發表後還需要一些時間"冷靜"。)

因為這些事情,我判斷我應該傾向於內向那一邊,

而全世界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口屬於內向者,

所以我相信有許多人也曾出現過類似的感受,

希望我的讀後感和這本書可以幫助到像我一樣的內向者,

更希望外向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試著來理解,而非誤解,

因為就算內向和外向如此不同,仍然有許多可以互相欣賞的地方。

 

這本書從文化上的改變來談,

也從西方社會和東方社會的差異來談,

當然也談了內向性格為世界帶來的諸多好處。

給一百個讚先 ((喂xD

 

人們以前推崇的責任、努力、榮譽、名望、

道德、禮貌、誠實,到了現在被以下名詞取而代之:

吸引力、魅力、外貌令人驚艷、引人注目、容光煥發、領導力、說服力、精神奕奕。

而亞洲文化相較於西方文化,已經比較適合內向者生存,

可以稍微回想以前上學時就算花相當多的時間在書本上也不會被認為是「怪胎」,

但台灣又很西化,

所以肯定還是有人因此被嘲笑或排擠,

而在職場上也可以明顯感受到「能言善道」的人

通常意見較容易受到重視、獲得升遷。

 

閱讀這本書時,

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蘇珊‧坎恩的用心,

對於內向者而言,會有一種被同理的安心感,

(因為通常是被他人「要求改變」比較多,

而心中的焦慮則被人用簡單幾句話打發。)

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內向的人學習發揮自己的內向特質,

像是獨立作業的能力、專注力、

以及較能夠聽取他人意見。(這點相當適合用來領導。)

書中提出很有趣的案例,

提醒內向者也可以培養「自我監控能力」,

同時創造「修復性避風港」,

打造出讓自己感到舒適的做事環境。

目的是讓自己適應社會,

但同時又能保持自我。

(她強烈建議「不應該做太多不符合自己個性的事。」)

 

那對於企業主或主管,

這本談內向者的書又能夠提供甚麼幫助呢?

1. 很多傻傻的以為開放式辦公室代表開放的風氣、

大家能夠經常看見對方,隨時討論工作內容,

會因為團隊合作讓成效更好。

事實上,造成的缺點卻明顯大過於帶來的優點。

(書中有提出很好的解決方法。)

2.  打破「能言善道,一定能成為好主管。」的迷思,

教你從員工特性或企業型態決定該選擇哪種人當主管。

3.以為團體腦力激盪可以想出絕佳創意點子?

很抱歉,只有在網路上才適用。

面對面腦力激盪,人越多效果越糟。

 

以上這幾點在書中都有詳細的解說,

這是一本內含量很高的書,值得細讀,

和我一樣的內向者看完書後,

記得多點行動(我知道我們比較喜歡思考),

我自己的做法是:

1.把有感觸的內容寫在便利貼,貼在那一頁,再繼續往下看。

2.看完後整理到筆記本。

3.在行事曆寫下這陣子要執行的「行動」。

別介意一次只進行一個行動,

就算感覺很少,但長期下來絕對是進步很多。

 

希望看完這篇讀後感,

內向者可以了解到自己並非被邊緣化,

而是可以採用不同方式發揮自己的特質,

而正好是目前文化主流的外向者可以了解「每個人就是天生不同。」

並非不努力、不願意改變自己、找藉口。

(要內向者硬是變的跟外向者"一樣外向",

就跟要求同性戀者變成跟異性戀者一樣,莫名其妙。)

有看過或探索過此主題的人,

或是你正好是內向者覺得心有戚戚焉,

或者,你是外向者但很想多了解內向者,

都歡迎分享經驗或提出看法!

 

END

 

 

arrow
arrow

    比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